日日免费视频,亚洲天堂一级,国产一区啪啪,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最新视频在线观看,亚洲狠狠狠,免费av不卡在线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注冊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掃一掃,訪問移動社區(qū)

麗江同城網(wǎng) 門戶 查看主題

免砸墻堵漏“新技術”背后的消費陷阱與安全隱患

發(fā)布者: 麗江同城網(wǎng)|曹玉庚 | 發(fā)布時間: 2025-5-19 10:04| 查看數(shù): 12963| 評論數(shù): 0|IP:中國云南麗江

在日常生活中,廚房、衛(wèi)生間一旦發(fā)生漏水,維修工作往往令人頭疼不已,砸墻、砸瓷磚更是常見操作。近年來,一種號稱無需砸墻、砸瓷磚,僅靠灌注 “膠水”,兩三個小時就能解決漏水問題的 “新技術” 悄然興起。然而,不少消費者在嘗試后發(fā)現(xiàn),不僅漏水問題依舊,還陷入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麻煩。這不禁讓人疑惑:免砸墻堵漏的 “新技術” 真的靠譜嗎?



家住上海的張先生,家中衛(wèi)生間出現(xiàn)漏水后,在網(wǎng)上看到 “新科技防水” 視頻,視頻宣稱 “精確找出漏水原因,采用四位一體靶向補漏技術,快速修復家庭漏水問題”。張先生留下聯(lián)系方式后,維修人員很快上門。施工結束后,不僅費用遠超預期,漏水問題也絲毫沒有改善。維修人員最初告知一斤膠水約 260 元,預估四五斤用量,可實際灌下 76 斤,費用高達約 13000 元,樓下依舊漏水。

劉女士同樣因漏水被鄰居投訴,在美團下單 “39 元上門檢測” 服務后,維修人員推薦注入膠水堵漏。第二天漏水情況未改善,維修人員稱膠水需 7 天凝固,可 7 天后問題依然存在。消費者馬先生也遭遇類似情況,維修人員推薦 198 元和 268 元兩種號稱 10 年質保的膠水,預估注入 10 斤左右,最終卻注入 80 斤,總價 19800 元。

由于收費過高且漏水問題未解決,多名上海消費者選擇報警。警方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實施 “免砸墻堵漏” 作業(yè)的人員通常兩三人一組,駕駛小貨車,攜帶幾桶膠水和注漿設備。犯罪嫌疑人韓某交代,所用膠水分為 A 膠和 B 膠,混合后成膠狀物,但他并不清楚具體成分,且產品多從老家批發(fā),價格比正規(guī)產品便宜一半左右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些人從未接受專業(yè)培訓,不了解設備原理和施工規(guī)范。



中國建筑裝飾協(xié)會表示,正規(guī)的 “免砸墻注膠” 材料多為丙烯酸鹽灌漿料,常用于隧道、水利等大型工程,需高壓注漿設備,施工難度大,一般不用于居民家庭漏水維修。專家指出,非專業(yè)人員在家庭環(huán)境中操作高壓注漿機,不僅難以堵漏,還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隱患。中國建筑裝飾協(xié)會住宅裝飾裝修和部品產業(yè)分會副秘書長張寅秋介紹,這種注膠方式并非修復防水層,只是將材料打到防水層上面的砂漿層,雖暫時止漏,但時間一長,可能開裂老化、繼續(xù)滲漏。建筑防水專家強調,對于房齡較長、多點滲漏且防水層出現(xiàn)問題的住宅,目前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仍是拆除裝飾層重做防水層,雖然工程周期需 7 到 15 個工作日,但正規(guī)施工可確保防水體系維持5 - 10年有效期。

調查中,上海警方查獲的膠水桶外包裝為英文標識并印有二維碼,掃描后顯示產品名為 “納米結晶灌漿料H - 81”,產地標注德國,零售價高達 9188 元。但經調查,該二維碼是個人申請,內容可隨意編輯。犯罪嫌疑人還偽造檢測報告,一份樣品名稱為 “納米結晶灌漿料H-81”,另一份為 “環(huán)氧高彈丙烯酸酯灌漿料”,兩份報告編號相同且均為仿冒,目的就是在客戶質疑時營造正規(guī)、專業(yè)的假象。

“高科技進口材料” 和 “權威檢測認證” 只是騙局的第一步,更具誤導性的是精心設計的報價陷阱。維修人員通常先以 “少量用膠” 報出低費用獲取信任,施工時大幅增加用膠量,導致最終賬單遠超預期。若消費者提出異議,便會遭遇短信轟炸、電話恐嚇等手段,迫使消費者付款。罪犯李某就交代,協(xié)商不成便與消費者吵架,還會用短信轟炸手機。李某已因強迫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,并處罰金三萬元,其他犯罪嫌疑人所涉案件仍在偵辦中。

在調查中,也有消費者具備防范意識,積極維權。山東的肖先生在 58 同城找到防水堵漏商家,維修人員上門推薦注膠堵漏,只告知 258 元一斤的單價,未說明用量,10 分鐘左右施工結束稱用膠 20 多斤,費用 6700 多元。肖先生支付 2700 元后,要求提供膠水合格證書再付余款,可漏水問題未解決,維修人員電話也無人接聽。肖先生向平臺投訴,要求查看商家防水施工資質及產品質量合格證明,但平臺以無權力索要為由未予回復。
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商家頁面僅展示營業(yè)執(zhí)照,經營范圍為建筑防水卷材產品銷售,而進行防水施工還需住建部門頒發(fā)的施工資質,僅有營業(yè)執(zhí)照并不夠。我國電子商務法規(guī)定,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有責任要求入駐商家提交真實信息并核驗登記,也有責任協(xié)助消費者維權。但許多受害消費者在接受維修服務前,既未簽署正式施工合同,也未查驗防水施工資質,僅憑口頭承諾就同意施工,最終陷入消費陷阱。

專家提醒,消費者即便不了解防水維修專業(yè)知識,也應遵循先簽明確合同、再規(guī)范施工、最后按明細付款的基本流程,以此有效保護自身權益,避免落入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。

(來源/央視新聞)

最新評論

0 條評論
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傳
用戶反饋
客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