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壓在地震廢墟下的小男孩,居然是AI生成的圖片。1月7日,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(fā)生6.8級地震,災情牽動人心,許多網(wǎng)友在社交平臺上為災民祈福。但與此同時,一些疑似虛假信息,比如AI生成的圖片,正在造成廣泛誤導。
就像這個戴帽子的小孩被重壓在倒塌的建筑物下的圖片,在某短視頻平臺,至少有10個以上賬號發(fā)布,并和日喀則地震關聯(lián)。其中一些甚至獲得好幾萬的轉評贊,很多網(wǎng)友在追問小孩怎么樣了。
而據(jù)新京報記者查證,上述圖片系由AI工具創(chuàng)作,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發(fā)布了相同畫面的短視頻,并聲明是AI生成。
由此可知,這張圖片并非為蹭災情熱度而創(chuàng)作,但多個賬號卻將其與日喀則地震進行關聯(lián),甚至都沒有標記AI生成。這種做法,則是趁著公眾關心災情博關注,有故意誤導之嫌。
報道中,除了這張圖,還有一些地震相關圖片,有的被作者標注了系AI創(chuàng)作,有的被平臺標記為疑似AI創(chuàng)作,有的則沒有任何提示,極可能造成事實混淆。
地震發(fā)生后,人們關注災情和救援,最需要的是真實信息。無論使用AI生成相關災情的圖片視頻,還是故意傳播包括AI生成之類的虛假信息,不僅是給搶險救災添亂,更有擾亂社會秩序之嫌。
事實上,每當有災情出現(xiàn),就總有人為了蹭流量,不惜編造各種謠言。當?shù)卦谌葹闹畷r,還要拿出大量時間和精力核實相關信息,辟謠成本可想而知。同樣,公眾對造謠、傳謠行為也深惡痛絕,尤其是涉及災情的時候,廣泛傳播的不實信息,甚至有引發(fā)社會恐慌的風險。
如今,隨著AI技術的進步,利用AI生成逼近真實的圖片乃至音視頻變得輕而易舉,以至于“AI造謠”成了一種新的虛假信息傳播形式,治理起來難度也更大。AI造謠借助互聯(lián)網(wǎng)廣泛傳播,在消費公眾情感的同時,也讓社會信任成本陡然提升。
可能有人覺得,只要不是自己編造、生成的,轉發(fā)傳播一下關系不大。其實不然,在網(wǎng)絡時代,我們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,而不傳播未經(jīng)證實的消息,當是基本的媒介素養(yǎng)。具體到一條造謠傳播鏈上,始作俑者、放任傳播的平臺以及轉發(fā)的用戶,沒有一個是無辜的。
要知道,捏造、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,不論是否借助于AI,都可能涉嫌違法。若編造虛假的險情、疫情、災情、警情,在信息網(wǎng)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,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,更將面臨嚴厲的刑事追責。
鑒于AI造謠具有門檻低、批量化、識別難等特點,治理虛假信息的手段也需要進一步升級。對AI軟件方來說,能否將AI生成標識強制標注,從源頭減弱虛假信息的傳播效果;對平臺方而言,應落實把關責任,針對災害事故、社會熱點事件,加強信息篩查,常態(tài)化升級平臺甄別技術,強化事后懲戒,不給造謠者僥幸脫責的機會。
總之,地震災情緊急,抗震救災才是主旋律,別讓AI造謠來湊熱鬧。
抗震救災別讓AI造謠湊熱鬧.png (300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5-1-9 16:36 上傳
▲在某短視頻平臺上,有多個賬號發(fā)布AI生成圖片,并和西藏日喀則地震關聯(lián)。圖/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
(來源/新京報評論)
|